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3 09:43:09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历时约15年建成;我们今天要去的这座大宅院也始建于明朝,比故宫晚了100多年(嘉靖年间),但前后跨越了五个世纪。
一个高居庙堂,庄严中正;一个偏隐乡野,以天上星宿“北斗”为形布局。这就是被称为“中国民间故宫”的湖南永州周家大院。
北斗星布局的周家大院 / 航拍网图
地理:零陵|五岭之都庞岭南麓|涧岩头村
规模:六大院落|占地100余亩|建面4.5万平方米(1/4个故宫)|湘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古民居群
声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民间故宫-潇湘第一古宅院-湘南民居瑰宝
文化属性: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后裔涧岩头分支世居地|因明万历朝进士周希圣、清乾隆朝进士周奎、嘉庆朝进士周道、同治朝进士周崇傅“两朝四进士”而闻名于世
从零陵古城南下,进入县道X033后,就一直贴着潇水的支流贤水河而行。
贤水河上一路数不清的桥让人印象深刻,河两岸美丽的秋日田园风光,伴随我们来到仰慕已久的周家大院。
贤水河畔池塘连天
当一大片恢弘典雅的建筑映入眼帘时,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走起...
还是先看看官方的介绍吧!(整理自周家大院官方,下同)
整个村落选址符合中国传统风水思想,呈现出“背山面水、山环水抱、负阴抱阳、藏风聚气”的天然格局。六大院落自西向东呈“北斗”星形排列,依山就势,好像端坐在一把宽广的太师椅上。
这就是所谓的“太师椅”风水地形:背后靠山、较高,如太师椅的椅背;左右都有缠护、较低,如同太师椅的扶手;中央是居宅,如同椅子的座位,是风水宅居中最理想的地形。
难怪乎晚清重臣周崇傅无不自豪地作诗来形容自家这块风水宝地:“左边青石挂板,右边双凤朝阳;门前二龙相汇,屋后锯子朝天。”
贤水
建于明代的老院子、红门楼、黑门楼和建于清代的新院子、子岩府、四大家院六座院落有分有合,浑然一体,既各自独立成院,又相互和谐勾连,层楼叠院,错落有致。
子岩府
以周崇傅的号命名的府第,是其子侄七兄弟于清光绪年间合力建造的庞大院落。因周崇傅于同治七年中进士、入翰林,系清末湘军负责后勤给养的主要将领,故又有“翰林府”之称。
宅院为四进正屋结构,廊道四达,布局井然有序,平稳中和,是周家大院古建筑群最为成熟的作品。
黑瓦白墙红裙,飞檐斗拱,翼角高翘,整个大院虽历26代近六百年不断地扩建与修葺,却始终保持了最初时期的建筑风格,以最简洁、朴拙的风格,体现出最恢宏、古雅的内涵。
这个空坪,据说是迎接客人的所在,远来疲惫的马匹可以在此栖息。
庭院深深次第开,匾牌丛丛红灯迭。
红灯掩映中的祖先牌匾,记录着我们对自身来处的守望,看着它,归属感便不再虚无缥缈。
始建于明代,为周敦颐后裔涧岩头分支迁移始祖周佐所建。砖木结构,三栋进深,由门廊、厅堂、祖堂组成四合院结构。
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历时八年才建造完工,是周氏族人建于清朝的第一座院子,相对于老院子而俗称之。
为明朝周希圣任户部尚书期间始建,故又称尚书府。房屋制式是重檐屋顶,显示了主人不一般的地位和身份。如今的尚书府,只保存了门楼和一进旧堂屋。
始建于明天启年间,为周希圣长子周自稷(封荫北京顺天府通判)所建,因谦恭其父之红门而将门漆为黑色,故名。
由正院、老院、书院、炮楼组成,是周希圣第八代孙的另一个分支周绍昌的四个孙子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4)始建而完善于民国八年(1919)。设有私塾院、小姐绣楼等,极富个性特色和时代特征。
曾经的显赫辉煌,已在滚滚历史中成为了传奇,只留下一幢幢格局精巧的大宅,向后人诉说着家族的德远留芳…
但这仍然是一座有生命力的、鲜活的古宅。
五百多年间,村中无“杂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聚族而居,至今仍有上百户几百人住在祖传的宅院里,延续和传承着他们祖先的精神和荣光、以及历史和文化。
收割的稻谷,晒干的红辣椒,斑驳的墙缝间顽强地生长着青草…
纵然风雨,这里的生活仍旧是原来的模样。
没有讲解、不靠百度,严重匮乏的知识储备让我们止步于“所见即所得”。
尽管如此,也仍然能够感觉到整个大院的设计之精巧、审美之高雅。通风、采光、排水都很好,房屋宽敞明亮,随处可见工艺精湛的砖石木雕,浮雕以花丛鸟兽、尤以莲花纹居多,正是先祖周敦颐《爱莲说》的反映。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使得周氏家族几百年来人才辈出。
根据族谱的记载和史学界的考证,涧岩头村周姓与鲁迅、周总理(绍兴周氏)是同根共祖的族裔。鲁迅是周敦颐31代孙,周总理是32代孙,同是周敦颐次子周焘之后裔。
【小贴士】
1、周家大院就是参观六大家院,可以按照[子岩府-花海-四大家院-黑门楼-红门楼-新院子-老院子]的顺序参观,也可以反过来。
2、参观免费,如果想深入了解可以自请讲解。
3、这里还是八仙中何仙姑的故里,零陵汽车站往返何仙观的中巴,中途停靠周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