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14 10:19:27
我们的脊椎不但支撑躯干并提供活动,还是脊髓的通道,具有保护脊髓和神经的作用。
我们身体最重要的器官都受到最严格的保护,即以坚硬的骨骼为外壳,就像保险柜一样。比如颅骨保护大脑,脊椎保护脊髓,胸肋像个铁笼子一样保护心、肝、脾、肺、肾。我们的造血系统也位于骨骼的中央。螃蟹、螺、蚌、虾和很多昆虫,其骨骼外化,保护得倒不错,但进化程度有限。哺乳动物将骨骼内化,起到内在支撑、运动和保护的功能。
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主要负责身体各部分的管理和协调工作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很像中医形容经络的作用,即所谓沟通表里、联系上下。神经系统属于快速应急式的,内分泌系统是缓慢持续式的。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它们都位于身体的正中间儿。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
大脑作为最高统领,不但主管认知、记忆和情感,还控制身体的运动和感知。
大脑高高在上,怎样控制身体呢?通过脊髓。脊髓就像大脑甩出的尾巴,或者说像与CPU连接的导线,是接受和传出信息的通路。从脊髓分出31对脊神经就是周围神经的躯体神经,它们及其下属分支控制着从头到脚的感觉和运动。
脊神经又分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感觉神经负责信息收集工作,将分布在皮肤、肌肉、关节里朝阳群众提供的信息,像冷和热、触觉、位置觉及疼痛啥的传送到脊髓,再通过脊髓传回大脑。
大脑汇总整合信息后做出判断,发出指令,通过脊髓传到支配肌肉的运动神经,运动神经让肌肉收缩产生或停止活动。
比如你走步时间过长,小腿和脚底的肌肉都很疲劳了,酸痛不适的感觉源源不断地通过感觉神经上传给大脑,大脑这时也觉得运动量够了,于是下令歇会儿吧,指令通过脊髓传到下肢运动神经,停止活动,找地坐会儿。
有时身体在受到内外界刺激时会产生快速反应,不用上报大脑,自己就及时处理了,这就叫反射,就像光照到镜子上立马又反射回来了。郭德纲相声中有个段子叫猜谜语,问什么情况下先穿鞋后穿袜子?答案是踩钉子上的时候!踩钉子上时就会引发反射,脚底一感疼痛,脚就会立刻抬起不再落下,不用大脑指挥,否则钉子就扎进去了。
我们遇到强光闭眼及瞳孔收缩、打喷嚏、咳嗽、呕吐等都是反射。我们去医院检查,大夫用叩诊锤敲打你膝盖,你不由自主地踢腿也是反射,叫"膝跳反射"。反射是种应急反应,由脊髓中的神经细胞直接处理,不经大脑,不用向组织汇报讨论后再执行,否则黄花菜都凉了。
你拿个烫手的杯子,会毫不犹豫地松开手。如果让大脑处理,又是想别烫着,又是考虑杯子扔了碎了怪可惜的,一犹豫之间手就烫伤了。
所以,脊髓不但是连接周围神经与大脑的通路,还是数以千计的反射的中心。
刚才说了,感觉神经是将信息传入的,而运动神经是将指令传出的,虽然常常并行在一起,但方向正相反,像两列逆行的高铁。
我们颈椎的关节囊、韧带及周围的小肌肉就分布着非常多的神经感受器,它们主要监测头颈的位置、压力的改变和痛觉。
我们脑袋在空间中处于什么位置是相当重要的,这关系到我们身体的平衡。
一般说身体的平衡由视觉、内耳的前庭和躯体的本体觉神经共同调节和维持。前两个都在脑袋上,本体感觉神经遍布全身,但最重要的在颈椎,特别是上三个颈椎周围的肌肉。
脑袋虽然位于颈椎之上,但是靠颈椎周围的肌肉把它托起来,其稳定与灵活主要依赖肌肉和韧带等软组织。
有个名词叫"肌梭",就是肌肉中感受牵拉张力的本体感受器。本体感觉就是感受肢体相对于身体其他部分所处的位置。比如你渴了,不用看就可以端起茶杯送到嘴边。如果没有本体感觉就不知道手和嘴的位置,茶水可能全倒衣服上了。
肌梭越密集,感觉就越敏锐,像手指的肌肉,每克有30梭。手可以说是我们身体最灵活、最敏感的部位,但和头颅下的枕下肌比还是差了很多,枕下肌可达每克240梭,是手指的8倍。枕下肌位于寰枢椎和后颅骨之间,主要监测脑袋的位置并通过反射进行微调。颈部的肌肉出问题,比如疼痛、疲劳、炎症等会干扰本体感觉的上传,诱发头晕,称为颈性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