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恣睢是什么意思(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5 08:08:09    


【史记故事】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伯夷列传》是史记列传的首篇,其中记述了伯夷、叔齐的事迹。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故事流传很广,就来自于这篇列传。

据《史记》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就是说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而《庄子.盗跖》记载,“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这是古文献中首次对二人是孤独国君儿子的记载。

孤竹君想让叔齐继位,孤竹君去世以后,叔齐觉得自己小,想让位给大哥伯夷。但是大哥却说,父亲已经留下了话,说让你继位,并且逃走了。叔齐一看,大哥不即位,自己也走了。两个人都不想当国君,怎么办呢?孤竹国的人只能把中间的儿子作为继承人。

后来,伯夷、叔齐了解到,西伯姬昌能够收养贤土,就去投奔他了。但就在路上,他们却遇见了武王姬发。那时候,西伯姬昌已经去世了,姬发就载着父亲的灵牌,号称遵奉父亲的遗命去讨伐殷纣。

伯夷、叔齐认为他们是殷朝的子民,要维护殷纣。就拦住武王的马,对他说,你的父亲刚刚去世,你就去讨伐别人,发动战争,这难道是孝顺的表现吗?作为殷朝的子民,你讨伐自己的君主,这难道是仁义吗?武王的手下都很生气,想杀了这两个人,但是太公姜尚,也就是姜太公,却说这是两个义士,于是就把他们扶在一边,继续前进。

等到武王灭掉商朝之后,天下已经一统于周。伯夷、叔齐得到这个消息,他们却感到非常耻辱。认为武王不守道义,行径可耻、大逆不道,并坚持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对于首阳山,历史上没有确切的地址,说法不一,现在的首阳山位于河南洛阳市偃师区邙岭乡,为邙山在偃师境内的最高处。唐代诗人杜甫的根与魂亦在洛阳城东的首阳山下。伯夷、叔齐就隐居在这里,靠采摘薇菜生活,等到饿得快要死的时候,做了一首歌,歌词是这样的:“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我们感慨于伯夷、叔齐的悲壮和忠烈,也为他们不顾历史发展的大势,一味地愚忠而感到遗憾。事实上,历史上对这样的人物也多加美誉,孔子就曾说过:“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实际上他们不食周粟,也就是把厌恶与耻辱藏在了心里,孔子对他们的说法,只是一种对于道德人物的美化而己。

学习这个故事,我们要继承的是伯夷、叔齐的爱国思想,以及忠诚的道德品行。要摒弃的是那种逆时代潮流而动,愚昧而一味愚忠的思想观念。

【字词释疑】

睹轶诗可异焉,“轶诗”,即“逸诗”,就是编入《诗经》的古诗。相传孔子曾对古诗进行过删减,挑选了其中的三百五篇编入《诗经》,今亡五篇。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养老”,这里的意思是招贤纳士。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徂”是指死亡的意思。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屡空”是指经常贫困的意思。

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恣雎”是指恣意放纵的意思。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彰明较著”是指非常明显的意思。“彰明较着”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

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傥”这里表示假设,相当于“倘若”“如果”的意思。

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青云之士”这里是指德高望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