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弹拨乐器有哪些(传统文化之美—弹拨乐器)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5 09:23:20    

古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的钢琴”。

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历 史 渊 源

—高山流水遇知音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便邀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道:“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啊!”这樵夫就是钟子期。

后来子期早亡,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琴弹奏子期生前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这便是耳熟能详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后来引申出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此后也便有了古筝十大名曲之一的高山流水之曲。

中央电视台沿用至今的背景音乐竟是它?

同为古筝十大名曲之一的《渔舟唱晚》却是另一种风格的筝曲。这首颇具古典风格的筝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

《渔舟唱晚》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它是用古曲《归去来兮》为素材,由娄树华发展编创而成。后金灼南将传统筝曲《双板》、《三环套日》、《流水激石》编创成一曲,取名《渔舟唱晚》,成为一首著名的筝曲,广为流传。

建国后,著名音乐家黎国荃先生根据同名筝曲曾改编创作为小提琴曲,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吕思清、盛中国、俞丽拿都曾倾情演绎。1984年,著名电子琴演奏大师浦琪璋将其改编并用电子琴完美演奏。中央电视台选取其1分36秒至2分43秒作为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一直沿用至今。三十多年不变的背景音乐,成为了十四亿人最熟悉和喜爱的音乐。

《渔舟唱晚》一经问世就开创了筝曲的新纪元,历经50多年的表演证明,这是一首受到中外音乐界公认的名筝曲。


文 化 传 播 的艺 术 人

法国西南部城市波尔多,11月17日上午(巴黎当地时间)迎来了久违的晴天。上午10点,人来人往的街市广场响起了天籁般的古筝琴音——形容它是“天籁”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广场上几乎三分之二的人们都停下了脚步,他们向声源处望去,慢慢汇聚到一个身穿汉服的中国女孩身旁。波尔多是世界葡萄酒之乡,但是此时此刻,音乐显然比美酒更有吸引力。

演奏者是一名赴法的“音乐学”专业的留学生,名叫彭静旋。坐在古筝面前的彭静旋仿佛从古画中走出的女子,她广袖罗裙、眉目如画、五指翻飞,一首欢快的古筝音乐《市集》从指间流出。十分钟后,她被微笑着的人们所包围,他们有的站着,有的盘腿坐下,听得如痴如醉。一曲完毕,人群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些金发碧眼的外国朋友连连称赞。

他们说:“古筝这么美,我以前不知道古筝音乐来自中国,也没有去过中国,但是你的音乐让我重新认识了她。”

“谢谢你把这么好的艺术带到法国,带给我们!”

无独有偶,2020年,央视采访报道,一位来自贵州的22岁农民工小伙子陈江山,干活的时候,他是灵活的架子工;休息的时候,摇身一变,他又成为了一名弹古筝的艺术人。据报道,陈江山表示从小喜欢古筝,18岁时,开始接触古筝,但由于四处打工,没有固定的时间学琴,他只好通过观看网上视频学习。2019年陈江山报名参加了古筝四级考试,没有系统学习过古筝,却以一曲《渔舟唱晚》得到了评委的“优”。

无论是海外留学生,还是平凡的农民工,他们都将通过古筝演奏,演奏出中国古典音乐之美,让不少人认识到中国乐器之美。

中国传统音乐

目前正受到西方音乐充斥与现代音乐的冲击

外来音乐文化的渗入

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音乐文化生活

但由于历史的关系和物质社会

人们对利益追逐的执着

年轻一代对民族音乐文化的

情感和特色意识日趋淡化

弘扬民族音乐

让更多人认识中国传统乐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