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6 08:36:56
音乐解忧减压是以音乐治疗理论为依据的一项心理保健技术,它不是简单地听听音乐,放松放松,而是在一种被称之为“转换状态”的意识状态中,自由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体验自我生命的美感和内心世界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身体和精神深度放松,达到释放或缓解压力的目的。让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比较大的人群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自己的情绪和释放压力,恢复潜能,保持饱满状态投入工作和生活。每个人的音乐欣赏习惯不同,生活经历中的体验也不同,因此,对音乐的选用和联想的内容自然也不同。一切要以个人特点为前提,只要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原则上都可以使用。下面是我个人喜欢的名曲,分享给大家。
1: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品第314号,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作品。此曲创作于1866年,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2:命运交响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Sympho,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作品67号,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c小调第五交响曲》以音乐中的短—短—短—长节奏动机开场。据说,贝多芬曾将四个音的动机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它主导了第一乐章,并在整个交响曲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整首交响曲可以被看到是情感的发展,从c小调第一乐章的冲突与斗争,发展到c大调末乐章的胜利与喜悦。最末乐章是全曲的最高潮,它比第一乐章在篇幅上更长、在声音上更有力。
3:《土耳其进行曲》,为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的A大调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KV.331)的第三乐章,又称为 Alla Turca(土耳其风回旋曲)。于1781-1783年间在慕尼黑或维也纳所作。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是一首单独的进行曲小品。本曲全称为《“土耳其进行曲”主题变奏曲》,这是一首以“土耳其进行曲”为主题而驰名世界的变奏曲。实际上,本曲的主题本身并非具有纯正的土耳其风格,正如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一样,只是反映了当时流行的一种“东方风格”,而在现代人看来,本曲几乎没有什么东方味道。但是由于它具有十分通俗而流畅的旋律,故与莫扎特的同名作品齐名,成为不朽的古典小品。
4:《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帕布罗·德·萨拉萨蒂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帕布罗·德·萨拉萨蒂 (Pablo de Sarasate,1844~1908),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幼年时即学习小提琴,八岁登台演奏。1856年入巴黎音乐学院深造,毕业后在欧美各地巡回演出并大受欢迎。其演奏技艺精湛,音色甜美纯净,因而它被后人称为“帕格尼尼再世”。与他同一时代的著名作曲家如布鲁赫、圣-桑、维尼亚夫斯基、德沃夏克等人都曾创作小提琴作品题献给他。
5:《分列式进行曲》 是由开国大典时军乐团指挥罗浪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改编,它比解放军进行曲节奏感更强,更便于部队进行分列式行进。
6: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48年。是老约翰最著名的代表作,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拉德斯基是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从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骑兵总司令。拉德斯基积极维护奥地利帝国殖民统治,曾率领军队侵略邻国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北部任总督多年。老约翰施特劳斯所写的这首进行曲正是炫耀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斯基的威风。后来,就连施特劳斯本人及其子小约翰·施特劳斯也不愿再演出这首进行曲。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人们也就渐渐地忘记了拉德斯基那段不光彩的历史,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
7:《西班牙斗牛士进行曲》(西班牙语: España Cañi)是由西班牙作曲家玛奎纳创作,用小号来演奏的一首独奏曲,是一首享誉世界的名曲。《西班牙斗牛士》电子合成伴奏。 小号独奏,手风琴,贝斯,小提琴、中提琴弦乐类,电子键盘,打击乐等伴奏。
8:《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
9:《彩云追月》早见于清代,系著名的粤音曲谱,其风格轻快独特,描写了小市民平凡生活的轻松写意,彰显了典型的广东民间音乐风格 ,李鸿章任两广总督时曾将此曲抄送大内演奏。1932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部主任时,同聂耳一起,开始为百代国乐队谱写一批民族管弦乐曲灌制唱片。《彩云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以管弦乐重新编曲的优秀作品,成曲于1935年。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乐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进,竖笛、二胡的轮番演奏,弹拨乐器的轻巧节奏,低音乐器的拨弦和吊钹的空旷音色,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10:《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