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孩子脾气“倔”,家长巧用“暗示效应”来沟通,比硬碰硬更有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10 09:14:31    

一、什么是“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通过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无对抗性的暗示,以某种方式诱导人们完成某种行动或接受某种观点,使其思想和行为符合暗示者期望的目标。

二、孩子坏脾气来源哪里?

父母的溺爱

通过研究表明,孩子的行为是通过实践来强化学习的。当一个孩子的行为持续产生结果时,他的行为会得到加强,他的脾气也会随之增强。孩子第一次发脾气可能是想试探一下爸爸妈妈的反应。一旦哭闹技巧奏效,孩子就会加以使用,每次都用它来压制父母。父母的溺爱行为会导致孩子习惯用这种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不仅让孩子更肆无忌惮的在公共场所哭闹,而且容易将孩子变成不讲理的人。

不懂如何正确发泄情绪

孩子的情绪控制不够成熟,他们无法像大人一样懂得辨别情况来隐藏自己的情绪。与大人不同,他们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因此常常表现得“情绪化”。孩子们不懂情感发泄的正确方式。所以当负面情绪不断地堆积起来时,它们往往会以极端的形式爆发。这种无法控制且普遍存在的消极情绪就是孩子发脾气的根本原因之一。

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和学校是儿童的生存环境,孩子在出生时是不具备鲜明的性格的。他们非常喜欢模仿大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潜移默化地学习。如果家长或老师是个脾气不好的人,孩子很可能会模仿他们的行为,并逐渐发展出类似的性格。

三、家长怎么巧用“暗示效应”来和孩子沟通?

鼓励和表扬孩子

所有的鼓励形式都会对人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孩子而言,来自父母的鼓励不仅会让他们快乐,也会成为他们努力的动力。表扬孩子应该体现在孩子具体的事情上,让孩子在现实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能力的肯定,自然会让他感到更加自信。但也要注意,过分夸奖会使孩子自满。

不对孩子进行降维打击

脾气太过于倔强的孩子往往也很执着,所以当孩子不讲道理的时候,也会固执己见,对大人的劝说与焦虑熟视无睹。当孩子太固执时,家长要有耐心,积极地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然后找出原因,和孩子一起分析他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要太过具有攻击性,不能给孩子的性格下定义,否则,敏感的孩子会对自己加强负面的认知,脾气也会更加暴躁。

对孩子进行行为暗示

当他们的孩子在讲台上演讲时,父母可以做出“你是最好的”的手势。当孩子情绪低落时,父母可以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当孩子试图反抗挑战父母时,可以给他们一个停止的手势。用行为对孩子进行提示,让孩子从父母的行为里判断对错,从而进一步的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