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8:30:00
受访专家: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张菁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董长喜
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代表的痴呆症类疾病不仅给患者生活造成毁灭性打击,也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由于痴呆症目前尚无治愈之法,早期预防和识别就显得十分重要。英国医学期刊《脑》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不同类型的记忆衰退与特定脑区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其中,“记不住人名”是认知明显衰退前的一个关键信号。
在这项名为“Insight 46”的研究中,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团队设计了一套精密的记忆测试方案,并纳入442名平均年龄73岁的老年人参与研究。参与者需要完成视觉记忆测试(复杂图形绘制)和语言记忆测试(“面孔-名字”联想记忆),分别在30分钟和7天后进行回忆。结果显示,那些大脑中存在淀粉样蛋白沉积(被认为是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元凶)的老年人,对图形轮廓的遗忘速度明显快于没有这种病理变化的人群;而在“面孔-名字”联想记忆测试中,海马体萎缩速度越快的人,遗忘程度越严重。
对此,“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菁,她表示,“当淀粉样蛋白沉积与脑萎缩同时存在时,对记忆的影响会显著加剧。这项研究发现,加速遗忘,特别是对重要图形轮廓的快速遗忘,可能是大脑病理变化的早期预警信号。该结论为我们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征兆提供了重要线索。”
张菁解释说,大脑颞叶内侧,尤其是海马体区域,对于记忆形成起着核心作用。当这一区域出现萎缩迹象,记忆功能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人名这种相对抽象、缺乏直接关联情境线索的信息,就变得难以牢固存储与精准提取。
除了记不住名字,研究还提到其他一些可能预警大脑萎缩的表现。
定向障碍,在熟悉环境中迷路,或对自己的居住地址、电话号码等基本信息遗忘。这可能反映了大脑负责空间导航的顶叶、海马旁回等区域功能失常。
执行功能障碍,原本熟练的日常家务或工作操作变得生疏、效率降低,判断力也有所下降。这意味着大脑额叶控制的执行功能区域出现问题。
语言能力下降,表达时频繁“卡壳”,经常找不到合适的词汇表达想法,或者原本熟悉的一些成语、俗语突然想不起来。这与大脑颞叶、额叶部分脑区关联紧密,它们的萎缩会干扰语言中枢正常运转。
情绪和性格改变,无端焦虑、抑郁或变得冷漠、孤僻,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兴趣,甚至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举止。这可能是大脑整体功能失调、部分脑区萎缩影响神经递质系统平衡引发的连锁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偶尔忘记名字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大脑萎缩。日常生活中,由于压力过大、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因素,我们也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记忆力减退。但如果这种遗忘情况频繁发生,或者同时还伴有上述其他表现,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张菁提醒,为预防大脑萎缩,一方面,我们要积极锻炼大脑,就像锻炼肌肉一样,让大脑保持活力。比如,阅读各类书籍,涉猎不同知识领域,激发大脑神经元建立新连接;学习一门新语言或新技能,绘画、书法、乐器演奏皆可,挑战大脑可塑性;常玩益智游戏,如拼图、数独等,提升逻辑思维与注意力。张菁强调,听力下降或者丧失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老人出现听力问题,应及时干预,以免因此诱发痴呆症。
另一方面,健康生活方式是大脑的坚实护盾。均衡饮食,确保欧米伽3脂肪酸(深海鱼富含)、B族维生素(全谷物、绿叶蔬菜)、抗氧化物质(蓝莓、坚果)等营养成分的充足摄入,滋养神经细胞;规律作息,每晚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有助大脑进行自我清理与记忆巩固;适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促进血液循环,为大脑输送养分。此外,积极社交互动,与亲朋好友畅谈、参加团体活动,能为大脑营造丰富的情感交流环境,降低孤独感带来的负面心理应激对大脑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