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省首推“四劵”、七大整治模式……南海区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索出新样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7:53:00    

作为广东省首个以县域为实施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佛山市南海区的整治成效多次获得国家、省、市荣誉奖项,编制了全省首个全域专项规划,在全省首推“四券”政策,形成了七种可复制、可推广的“南海全域+”整治模式。今年3月,南海召开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成效的专家咨询评估会,专家们对南海的成绩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4月14日,南海区相关负责人做客《早晨 从946出发》节目,剖析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南海模式”。

南海区委办(区府办)副主任李树东、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南海分局总工程师王炜、里水镇总工会主席黄祥耀、里水镇开发集团副总经理易广开上线节目

全盘布局,编制了全省首个全域专项规划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性、集成式的改革。南海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坚持“规划作主导”,讲究的是全盘布局。南海区委办(区府办)副主任李树东介绍,在顶层设计方面,要做好规划引领,比如南海区编制了全省首个全域土地整治专项规划,注重多规融合。根据各镇街资源特点,统筹划定了37个发展片区、267个整治单元,引导各类整治项目分区有序开展;以全域整治专项规划为蓝图,融合各类专项产业发展规划,比如农业方面,划定了14万亩现代农业集聚区和19万亩农业产保区,让农田集中连片;工业方面,划定28.5万亩工业用地红线和38.8万亩产业集聚区,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留足空间。

创新政策体系,在全省首推“四券”政策

土地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平衡好各方主体的利益成为推进改革的关键。南海创新构建起“1+4+4”政策体系(“1”是具有南海特色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方案;第一个“4”是“四券”核心制度;第二个“4”是综合政策类、农用地整理类、建设用地整理类以及生态修复类4类配套政策),“1+4+4”政策形成优势互补,构建利益平衡机制。

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南海分局总工程师王炜介绍,“地券”解决用地空间腾挪问题;“房券”创新了地上房屋补偿方式,用于保障村集体的发展权;“绿券”主要通过鼓励边角地整治,解决生态保护的平衡问题。“金券”主要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项目凭券能拿到低利率贷款、政府资金支持和信用担保,解决土地整治前期投入大、融资难的问题。比如,里水镇逢涌村低效建设用地腾退复垦复绿项目是南海区首个运用“地券+房券+绿券”组合于一体改造的项目。里水镇总工会主席黄祥耀介绍,项目由村集体自行实施,采取“全域整治+生态修复+低效建设用地腾退”模式进行复垦复绿,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以租金收益为例,按照里水镇“三券”政策,村民腾退后产生指标,按一定的比例给予村居,地券、绿券政策获取的建设用地指标可以用于新地块完善用地手续,从而增加土地租金收益;而华穗耘谷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土地租金从原每年1050元/亩提高到3700元/亩,20年的土地租金收益将达1.5亿元。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在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南海区十分注重将短期收益与长期收益相结合,确保村民利益得到最大化保障。

里水镇公有企业多维度参与了镇内连片产业用地整备、地块复垦复绿、产业保障房建设等项目。里水镇开发集团副总经理易广开介绍,国资企业会精准算好经济账、生态账、安全账,因地制宜巧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运用腾退指标盘活闲置地块资源、促进资源连片集聚提质增效;同时发挥公有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活用里水镇“三券”指标利益平衡机制,三年来成功带动里水镇逢涌、沙涌、洲村、河村、北沙、瑶头多个村居积极参与,产生一定用地指标助力村居重构发展空间,极大提升村集体可持续收益。再以逢涌村低效建设用地腾退复垦复绿项目为例,腾退拆除、复垦复绿的三期房券项目所兑换的产业保障房,与整治前的低效用地相比,租金将从原来的每年大约60万元,提升到360万元,收入增长6倍左右,能够为村居保障持续性收入。

逢涌村低效建设用地腾退复垦复绿项目整治前后对比

为共性问题探索特色解法,提炼出七大“南海全域+”模式

王炜介绍,三年时间里,南海区深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领域,持续探索实践,提炼总结出7大“南海全域+”模式。这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化作可借鉴的“南海经验”,具备极高的复制性与推广价值。

一是“南海全域+连片产业用地整备”模式,即通过征收、托管等方式,对能够连片开发的土地范围内的集体土地纳入储备或整备。

二是“南海全域+产业园升级改造”模式,即村集体或土地权属人将村级工业园、国有工业园区的土地完善手续后进行公开出让或协议出让,或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公资介入、征收、自行改造等方式进行产业升级。

三是“南海全域+低效建设用地腾退”模式,即运用相关土地管理政策(包括地券、绿券等),将低效、零散建设用地的地上建(构)筑物拆除使土地恢复农作物种植条件、绿化种植条件或生态湿地功能,并给予一定指标奖励。里水镇逢涌村低效建设用地腾退复垦复绿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四是“南海全域+产业保障房建设”模式,即通过建设由政府统筹各类工业厂房、研发办公用房及配套用房,保障村集体发展权。

五是“南海全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即以农业为基本依托,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达到一二三产的全面融合发展,提升农地附加值。比如里水镇华穗耘谷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是佛山市首例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耕地恢复项目,通过承租里水镇小布村、汤村村农用地进行集约改造和统一管护,打造成休闲农业主题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以全产业链型融合为主,集种植业、农业技术研发、农产品加工、农业生态休闲旅游、研学旅游、户外拓展为一体。

六是“南海全域+生态保护修复”模式,即通过整合全域生态资源,织补生态网络,升级建设生态新业态,实现生态价值转换升级,修复山林、湿地,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比如丹灶镇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项目,清退了湿地公园周边五金厂、铝材厂等工业厂房,腾出土地空间、生态空间,进行生态修复或自然修复;将低效建设用地腾退复垦复绿后形成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镇内产业项目建设,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同时优良的生态环境助力了丹灶文旅的发展,擦亮了金沙的名片,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效合一”。

南海丹灶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

七是“南海全域+产城融合综合提升”模式,即通过重新规划、成片征收、整体建设、原地回迁等方式对片区进行连片改造,切实突破该片区的原有空间格局,解决原有城中村安全风险隐患多、配套设施落后、交通通达性差、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例如,大沥运用产城融合综合提升,开展黄岐东秀城中村改造,打造高质量城市化宜居社区。

南海全域整治迈入“常态化”新阶段

全域整治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作。今年3月,南海召开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成效的专家咨询评估会,专家们对南海的成绩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李树东表示,接下来,南海将从短期的“试点化”转为长期的“常态化”推进全域整治,重点的方向,是针对产业空间升级拓新、新增耕地等重点任务目标,强化部署,集聚资源,全力以赴。

今年南海的工作计划主要有四点:一是强化土地要素支撑保障。落实专项规划,引导耕地集中整治、产业用地集聚连片。做好供地保障,加快项目落地,进一步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和新质生产力集群高质量发展。二是深化土地创新政策落地。一方面,加快政策成果转化,延伸“四券”政策,探索搭建融资融券平台;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利益平衡机制,完善各主体利益平衡链条,激活社会资本参与热情。三是大力做好项目招商引资。综合发展产业招商、农业招商、文旅招商,推动“3+3”新型产业集群聚链成势,促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等领域融合发展。四是着力总结提炼经验。立足“南海全域+”模式,不断探索实践,为全省提供更多可参考、可借鉴的南海经验。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节目重温!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邵丽怀,主持人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