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美关税政策或致国际货运量价齐跌,航运企业加大多元市场布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8:18:00    

美国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等政策连日来引发全球股市震荡,4月9日为生效首日。多份业内研究报告指出,新关税政策将推高跨境电商(尤其是依赖美国市场的电商)物流成本,促使商家重新审视和优化自身的供应链体系,同时也将降低跨境物流需求,作为国际贸易“晴雨表”的全球航运/港口/供应链物流或面临周期性承压。在清明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招商轮船(601872)、东方海外国际(00316)、中远海控(601919)、中远海发(601866)、德翔海运(02510)等多个航运龙头概念股股价都一度普遍大幅下挫。

4月9日外媒报道显示,美国政府正考虑放宽拟对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征收的“停靠费”。相关调整包括推迟实施相关计划和制定新的收费结构,目的是降低停靠美国港口的船队的总成本负担。受此消息面影响,当日航运港口板块异动拉升,相关概念股持续上涨,国航远洋(833171)领涨幅度近30%,但关税政策对大盘的影响仍在持续。

对于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南都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咨询上述部分航运港口概念股企业证券部,有企业回应称:现正高度关注事件的进展,对公司的影响暂时无法评估;也有企业称影响不大,因大宗货物运输属于刚性需求。招商轮船(601872)日前则在投资者平台回应:目前关税影响的走向存在不确定性,但是航运无论是油轮、干散货还是集装箱或其他航运,只要世界上还有贸易还需要贸易,航运均是刚需,海运一直是成本最低的大宗品运输手段。

巴西里约热内卢一处港口。 新华社照片

关税政策或导致国际货运量价齐跌

资料显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海运和集装箱进口国,拥有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群,主导跨太平洋航线,占全球海运集装箱贸易量的约20%,主要进口来源中国、东南亚、欧盟、墨西哥。2月份,美国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据上海航运交易所统计,2月,同时受春节假期后市场总体处于缓慢复苏的态势影响,中国出口至美西、美东航线集装箱运价指数环比转负增长,分别较上月平均下跌6.7%、5.8%。3月跌幅进一步拉大,环比分别下跌18.4%、16.9%,多数航线市场运价持续走低。

美东时间4月2日,美国再度挥动“关税大棒”,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多个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其中,中国、欧盟、日本分别被加征34%、20%、24%的关税。据悉,4月8日,全球航运市场重要景气指标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报1342点,创下自2025年3月6日以来的新低水平,且指数已连续11个交易日下跌。

华泰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以集运为例,亚洲至北美(美线)为全球第二大市场,货量占全球13%。此轮关税将直接影响美线及亚洲区域航线货量。因此,若对等关税长期生效,全球贸易及货量增长不确定性提升,国际海空运市场承压,或导致量价齐跌。考虑此轮关税后续或存磋商及修改,货主观望/取消订舱/集中出货等不确定性行为提升,短期货量及运价波动将加剧,板块预期差大,存交易性机会;中长期,若对等关税长期生效,美国衰退概率提高,全球货量或将面临负增长,国际货运行业承压。

银河期货研究解读称,美国进口最多的集装品类为家居家具照明等产品,其次为核反应设备/计算机等,关税加征后预计对产品的发运影响较大。此轮对等关税若实施可能使得二季度的出口压力进一步显现,旺季运价高度将进一步受到压制,将显著加大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减缓全球经济增速。美线货量发运减少后,部分船型(尤其美东)存在退出美线部署在其他远洋航线的可能,如:欧洲、非洲、地中海、南美等航线,中长期看,在全球贸易量下降担忧背景下,运力供需结构边际转向宽松,不同航线集运价格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制。

“从中长期看,高关税将导致全球供应链重构。”中银证券的研究分析指出,供应链的重构转移可能增加航运的运输距离,从而提升整体航运成本,同时中美关税博弈下,未来国内出口或有一定的收缩压力,这将直接影响集装箱货量,尤其是机电、汽车等货值较高的高关税品类。长期来看,全球贸易增速放缓可能导致航运市场整体需求疲软。判断未来航运运价将会受到网络重构运距拉长的正面影响,以及贸易放缓需求减少的负面影响。

外贸形势复杂多变,企业加大多元化市场布局

航运业务与国际局势、地缘冲突、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今年年初,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中国航运景气指数编制室就未来三年是否有运力扩张计划对船舶、干散货、集装箱运输、港口企业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企业认为关税政策变化将导致航运业长期运输需求下滑;亦有不少企业认为关税政策变化将会导致中美航线进行调整,新兴市场航线增加;还有不少企业认同关税政策变化将导致航运业区域内运输需求上涨。

不过,也有承运大宗货物的干散货航运企业人士对南都记者坦言,关税对公司业务存在影响,但目前评估影响面不是很大,因铁矿、煤炭、粮食等大宗货物,属于必不可少的刚性需求,有别于需求波动大的商品性货物。至于未来运价是否会有大幅波动,也要看市场需求变化。“现在海运不仅仅是美国市场而是覆盖全球,大宗货物产地分散,遍布欧洲、非洲、东南亚、澳洲等,并不集中于某个区域,因此某区域的关税政策影响有限。

当前,主要航运/综合物流企业通过布局全球多个区域市场来对冲不确定风险。例如,作为全球第四大集装箱航运公司,中远海控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中远海运集运和间接控股子公司东方海外国际,经营全球海上集装箱运输服务及相关业务。其中,中远海运集运是跨太平洋航线(亚洲-美国)的最大中国承运商之一。中远海控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在美洲地区集装箱航运业务收入662.54亿元,同比增长60.65%,占总收入近30%。

中远海控在面临的风险章节坦言:地缘政治关系及全球贸易格局变化、全球供应链的持续重组、重要经济体通货膨胀及债务水平的变化、个别区域性冲突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公司经营区域或上游行业贸易需求不振。预计未来复杂多变仍将是集装箱航运业的主基调。一方面,地缘政治影响更大、红海局势的不确定性、贸易关税政策烈度更强等,使得全球货流结构持续深刻演变;另一方面,全球经济韧性发展、新兴市场崛起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形势给集装箱航运市场带来新机遇。公司双品牌船队正加快各细分市场运力投入,包括北美、欧洲、大西洋、拉美、非洲、中东、南亚区域及内贸市场,以应对这些风险。

定位为全球第一大亚洲至美国贸易航线无船承运商的综合物流服务商嘉里物流(00636),近年来通过其自有网络、合作伙伴及并购资源,强化跨太平洋供应链服务。该公司年报显示,2024年,受惠于中国内地、美国、香港及亚洲其他地区等主要市场增长,嘉里物流集团国际货运业务录得39%升幅;同期,源自客户合同的收入中,来自美洲市场的收入达151.3亿港元,仅次于中国内地收入,占其总收入近26%,同比增长55%。

而美国关税为其业绩增长带来不确定性。据报道,花旗研报称,由于嘉里物流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务(IFF)主要集中于泛太平洋航线,因此关税实施的情况较预期差,可能会对集团的IFF业务量造成负面影响。由于成本优化,综合物流可能会有温和增长,下调该集团今明两年盈测和目标价,以反映运费下降及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

针对此前美国对中国进口货品加征20%关税,并宣布取消小额商品免税政策,嘉里物流就曾预判称:倚赖美国市场的中国跨境电商卖家会加速调整供应链策略,迁往其他地区,进行本地化生产和配送,估计会带动亚洲内部贸易及海外仓储需求公司将积极善用现有多元化市场布局,包括于东南亚及南亚国家以至美国及欧洲地区的广泛的海外仓库配置和空海运网络,抓紧新政策下供应链重塑产生的新商机,进一步带动综合物流和国际货运业务增长。

采写:南都记者 傅晓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