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8:24:00
4月2日,荔湾区玉兰路3号东沙街道办事处党校内,一场以“安全生产”为核心的广州市“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来自不同领域行业的产业工人共同参与了这次活动。这场活动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荔湾区东沙街道党工委、街道办及荔湾区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科普志愿者协会等多部门联合承办。
本次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实操演练与VR模拟体验等形式,带领工人们系统学习了食源性疾病预防、突发疾病与意外伤害的现场急救技能,为安全生产注入了“强心针”。
“急救的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掌握急救技能至关重要。”活动中,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主管医师钟礼信、主治医师江力生分别带来了急救培训。
针对心脏骤停的急救,江力生重点讲解了判断与操作流程:“发现患者无意识、无有效呼吸,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而非纠结脉搏。”他现场演示了胸外按压的标准动作:“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与放松时间各占50%。”工人们纷纷拿出手机录制视频,生怕错过细节。
随后的实操环节,工人们分组练习心肺复苏和AED操作。来自某企业的张先生第一次尝试胸外按压,紧张得满头大汗:“没想到按压力度要求这么大,真是个体力活!”一旁的指导医生鼓励道:“急救不仅要技术,更需要体力和团队协作。比如,一人按压、一人呼救、另一人取AED,分工明确才能高效施救。”
活动现场最受欢迎的当属VR急救体验区。工人们戴上设备后,瞬间“置身”于工厂车间、街道等虚拟场景中,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任务。“VR体验太真实了!手忙脚乱时系统还会提示错误,反复练习后明显熟练多了。”一名参与体验的工人表示。
“安全生产不仅靠制度,更要靠每个人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尾声,广州市荔湾区科学技术协会相关负责人总结道,“今天的学习让大家从‘被动接受安全培训’转向‘主动掌握急救技能’,未来我们希望推动此类活动常态化。”
在广州市科协的统筹指导下,此次“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了生产场景中的工人的应急能力,在每人心中种下了一颗“守护生命”的种子。
接下来,广州将依托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通过宣讲、技能培训和模拟体验等多种形式,提高工人的专业技能、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推动工业生产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
南方+记者 李鹏程 傅鹏
【作者】 李鹏程;傅鹏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