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长治市人民医院|从“焦虑待产”到“手语比心”:产房里的双向奔赴太好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09:50:00    

“展信谨以生命的意义,向照亮分娩之路的守护者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近日,一封感谢信被专程送达我院产科。正在忙碌的助产士梁艳接过信件时,关于产妇王女士的分娩故事,如电影画面般在脑海中清晰浮现。

产房里的生命之光

作为拥有十余年助产经验的“老兵”,梁艳在交接班时注意到产妇王女士的异常——尽管胎心监护显示母婴状态平稳,但孕妇紧攥床单的手指、急促的呼吸,都暴露出其内心的极度紧张。凭借经验她敏锐察觉到:若焦虑情绪持续,极可能引发“情绪性难产”。

将产房灯光调至略暗的暖黄色光,又将背景音乐音量适当调高后,梁艳将温热的掌心覆上产妇冰凉的手背:“咱们跟着音乐节奏呼吸,宝宝在等妈妈一起加油呢。”这套融合了围产心理学的“环境疗法”,如同定海神针,把王女士从焦虑的漩涡中拉了出来,使得产程有序推进,王女士顺利分娩,母子平安。

细节里的专业温度

“第一次进产房,昏暗的灯光和轻柔的音乐让我直犯嘀咕:这是来睡觉还是生孩子?” 回忆起分娩时刻,王女士特别提到“不像产房的产房”。事实上,这种反传统的环境设置,正是我院产科团队的匠心所在。医学研究表明,昏暗环境可促进人体自然分泌褪黑素,与缩宫素形成 “黄金搭档”,帮助产妇放松,从而顺利分娩。从强光直射到柔光环绕,从嘈杂环境到音乐环绕,这些看似细微的改变,承载着产科“让分娩回归自然” 的人文理念。

更让王女士感动的是那些“第一次”:新生儿出生后即刻擦干身体、延迟两分钟断脐、裸体趴在妈妈腹部完成首次哺乳……“当宝宝温热的小身子贴上我胸膛时,所有疼痛都化作了幸福。” 产科主任张爱琴解释道,这些被称为“黄金一小时”的操作,不仅能稳定新生儿体温、血糖和呼吸,更在肌肤相亲中构建最初的情感纽带。而邀请爸爸参与剪脐带的仪式,更让分娩成为一家三口的“首次团建”,能有效促进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医患的双向奔赴

在产科荣誉墙上,锦旗与感谢信组成温暖的“星河”。写有“二胎还来”“产科666”等个性化锦旗尤为醒目。

一面印有手语“谢谢”符号的锦旗格外引人驻足——那是聋哑产妇小玲在产后第 7 天,让家人专程送来的。面对视听障碍等特殊群体时,医护人员化身 “多面手”,手语沟通、漫画图示、触觉引导齐上阵,让无声的产程充满爱。

这些锦旗背后,藏着无数个“特殊却温暖”的分娩故事,也默默记录着产科团队面对不同需求时的专业担当。

“每一次宫缩都是妈妈与宝宝的共同成长,而我们只是守护成长的‘摆渡人’。” 产科护士长常慧霞指着墙上的锦旗感慨道。从硬件改造的导乐分娩室、家庭化产房,到软实力提升的“温柔分娩”培训、产后延续护理,产科团队始终相信:最好的医疗服务,是让专业有温度,让技术含深情。当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与初乳的甘甜交织,当新手父母的泪光与医护人员的微笑相映,这便是医患之间最动人的双向奔赴——以生命相托,以真心回应,共同编织守护生命的温暖摇篮。

(来源:长治市人民医院)

(责编:张文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