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零突破”到“育新苗”:穗黔医疗协作在平坝开花结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5:36:00    

从手术台上的精准操作,到人才培养的长远布局,东西部医疗协作在安顺市平坝区持续深化。近日,在平坝区人民医院,来自广州市正骨医院、现挂职该院副院长的帮扶专家张智勉,正忙着协调联络,为即将启程前往广州进修中医正骨手法的本地医生作安排。

这标志着继去年成功引入肩关节镜微创技术后,张智勉助力平坝医疗发展的重心,已拓展至传统优势学科的人才梯队建设。数月前,张智勉带来的改变,首先是在外科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

仅仅一个月,一项复杂精密的微创关节镜技术,在安顺市平坝区中医院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在广州市正骨医院帮扶专家张智勉的悉心指导下,2024年11月,该院成功开展首例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标志着平坝区运动医学发展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这项技术已成功应用于12例患者。

突破,源自一场双向奔赴。2024年10月,怀揣医者仁心的张智勉抵达安顺平坝。尽管行前对贵州山区医疗条件、专业匹配度充满忐忑,但在曾于广州市正骨医院进修、主动请缨担任“向导”的平坝区中医院骨科医生王兴飞耐心介绍下,张智勉感受到了温暖与融洽,对当地情况逐渐清晰。

初到平坝,张智勉在区中医院骨科工作,主攻肩部疼痛与正骨。相较广州的高强度节奏,这里日均接诊20余人次。他注意到,受限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平坝区骨科面临专业人才短缺、技术经验不足的现实,尤其是许多中老年患者对治疗效果要求不高,仅停留在“不影响日常生活即可”。这种现状,更坚定了他引入新技术的决心。

针对平坝骨科的技术短板及患者观念,张智勉将重点转向肩部损伤病患的系统诊疗。他开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训,核心便是肩关节镜手术——这项技术难度较大、发展迅速的微创术式,具有切口小、感染率低等优势,但高度依赖医生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此基础上,广州与平坝建立起“东部专家走进来,西部医生走出去”的长效协作机制。张智勉的到来,正是“走进来”的关键一步。他不仅言传身教,更亲自指导手术。短短数月,他的带教学生王兴飞技术突飞猛进,已能独立开展肩关节镜相关手术,实现了专业能力质的飞跃。王兴飞眼中,张智勉“亦师亦友,工作上是好老师,生活中是好搭子”,甚至常带他回家吃饭、打球,这份情谊,让协作更添温度与深度。

“希望通过长期协作,帮助平坝中医院建立规范化运动医学诊疗体系,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张智勉的愿景清晰而坚定。除了在医院开展临床和带教,他还积极参与基层义诊、家庭回访,指导村医,并利用视频等方式建立远程协作机制,确保病患及时获得专业诊断。

到了2025年,张智勉的工作重心发生调整,辗转至平坝区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将视野投向更高层面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但他服务的脚步并未停歇。“东西部的协作是个长期的过程和交流的机制,”张智勉表示,“借助这个桥梁,能够帮助更多的病患,他们的健康就是我的价值最大化。”

从一个手术“零的突破”,到一个学科体系的初步建立,再到区域医疗发展规划的参与,从张智勉身上,看到了东西部医疗协作的生动缩影。

当前,随着东西部协作的深入,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人才培养正打破地域隔阂,为平坝区卫生健康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让当地百姓看到了在家门口享有高水平医疗服务的希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杨 王潇

编辑 胡玉山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