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瞭望 | 职业本科重在固本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1:14:00    

就业有能力、升学有通道,从中职到职业本科纵向贯通的职教体系打破了过去学历止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对中、高职学生激励作用明显

职业本科行稳致远,关键是突出特色、确保质量。提升职教本科办学水平,亟待提升内涵和完善保障体系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吴晓颖 白丽萍

作为职教改革新生事物,职业本科方兴未艾,扩容按下“加速键”。年初,教育部相继公示新设置的9所职业本科高校,全国职业本科学校数量从2019年的首批15所增至60所。

职业本科院校打破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破解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短板,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新引擎”。《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发现,职业本科发展初期,出现职业本科学校“普教化”、人才培养体系与中高职衔接不畅、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

发挥职业本科龙头带动作用,还需突出特色、确保质量。在完善职业本科评价体系的同时,推动技能人才一体化培养,让职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战略规划在教育选择路径、学业提升通道等方面切实落地。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正在数控技术工程训练中心实训(2025 年 3 月摄) 张启国摄

“新引擎”提升职教吸引力

春季学期伊始,走进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数控技术工程训练中心,加工不同零件的机械设备一字排开,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在各自老师指导下,操作着设备。

“学生要在2周实训时间内,把钳工、车工、铣工等各工种的操作都走一遍,掌握机械加工基本技能,从而逐步熟悉汽车生产整个链条。除了动手能力,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研发设计和创新意识。”负责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专业新生实训的老师赵文圆说,类似的实践性教学占职业本科总学时数的60%以上。

“填志愿时主要被就业数据吸引,了解到这个专业好就业。”该校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专业2024级本科生谭喻耀说,“学校开设的课程很实用,要学动力电池、电机控制等核心技术,智能驾驶、车联网的前沿内容,还有机会去车企实训。”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是四川省第一所公办职业本科高校,去年首批设置包括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专业在内的5个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计划招收本科生1000名。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胡代明说,去年的录取分数、生源质量普遍较高,尤其在新疆、河南、吉林、甘肃等地,调档线超出当地本科控制线70分,学生报到率达98.3%。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受到考生青睐并非个例。近年来,职业本科院校迎来“报考热、招生热、高分热”现象,职教本科不再是考生“没考好”的次选。2024年全国高考录取,被坊间称为职校“小清华”的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在广东省普通批招生投档线,物理类投档最低分559分,超本科控制线117分;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本科招生投档最高分为603分,超过浙江省一段线111分。

职业本科院校为何火爆?一方面,职业本科学校具有“职教基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底色,助力学生好就业、就好业,增加了学校的竞争力与吸引力。另一方面,家长、学生在填报志愿时更加理性务实,不只看学校光环,更看专业的就业前景,认为走技能成才之路同样具有含金量。

职业本科逐渐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道路,培养定位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理论知识较高职专业更宽、更深,专业技能培养趋于高层次。甘肃省最大的冶金类企业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连续19年在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进行校招,主要原因是学校培养的冶金类专业学生培养方向与企业生产线匹配度高,教学上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流程对接。该校冶金类专业毕业生近几年实现100%就业。

就业有能力、升学有通道,从中职到职业本科纵向贯通的职教体系打破了过去学历止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对中、高职学生激励作用明显。当前,在中职从以就业为导向向“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定位转变下,学生升学诉求强烈,部分地区中职学生升学率超过90%。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包磊说,“职业本科增加了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信心,家长来咨询报名时,最关注的不是中职毕业后就业,而是升高职、升本科之后的就业前景。”

新体系有待理顺

从2014年国家首次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到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职业本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试点到推广的跨越式发展。

职业本科发展势头喜人,但记者关注到,职业本科在建设初期出现的“普教化”苗头、人才培养体系与中高职衔接不畅、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仍待政策进一步细化、解决。

职教本科建设现“普教化”苗头。职教本科学校在设置标准、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学士学位授权意见等方面的相关制度已出台,但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部分指标体现还未完善,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等标准体系仍待建设。

例如,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课程设置中实践性教学占比高,是职教本科区别于普通本科的显著差异之一。

2月,教育部印发的758项新修(制)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中明确,职业本科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不少于总学时的60%。但国家社科基金一项对职业本科院校办学整体情况的研究显示,在调研的51所职业本科院校中,有20所院校理论课比重较高,理论课占比超过实践课的受访学校超过60%,出现“普教化”苗头。

“职业本科教育不是职业专科教育的加长版,也不是普通本科教育的翻版,既不能全盘照搬专科教育的经验,也不能直接移植传统本科教育的框架,而要形成新的教育体系。”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谢永华说,职业本科院校要避免追求学历导向和学术型发展,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人才培养衔接不畅。一所高职院校的老师告诉记者,职教本科与中职、高职贯通培养存在不同程度的“硬衔接”。不同阶段缺乏统一的贯通专业课程标准、教材,部分专业课程内容没有体现课程衔接、贯通设计、进阶培养的理念。

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专升本学生告诉记者,高职、本科阶段的专业课均开设《学前教育卫生与保健》《学前教育健康学》,教材中有部分内容重复;一名就读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职生表示,学校开设的图像信息处理课程中,有关Photoshop、Adobe After Effects等软件的操作技术,在就读中职时已经学过。

业内人士认为,课程重复与衔接不畅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不利于实现学生技能培养水平进阶式提升目标,易使培养出的人才“高不成低不就”,高等职业教育“面向产业”培养企业“用得上”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优势难以体现。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记者在调研中发现,职业本科院校中民办院校比例较高、优质院校比例偏低,存在一定结构失衡。

前述研究显示,在调研的51所职业本科院校中,被列入国家“双高计划”的学校不足40%,民办学校占比超45%,近20%的职业本科学校由独立学院合并转设而来。

受访人士认为,职教本科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课程开发、产教融合等关键要素上形成显著校际差异,可能形成办学质量的系统性分层。

此外,高职院校对升格为职业本科大学有较大积极性,出现部分高职院校不顾自身办学定位与实力,“一哄而上”跟风谋求升本的现象。

受访专家介绍,有些办学者、上级主管部门想通过高职升本实现学校办学和行政级别提升,把升本成功作为重要办学政绩。在盲目跟风中,有的高职学校按照升本条件,盲目合并、开设专业,丢掉了办学特色。

坚守“职业”本色

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的目标任务。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职业本科招生近9万人,约占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的1.6%。按照这一步伐,目前职业本科高校数量和招生规模偏小,职业本科发展有较大空间。

受访者认为,职业本科行稳致远,关键是突出特色、确保质量。提升职教本科办学水平,亟待提升内涵和完善保障体系。

防止“急就章”,成熟一所认定一所。职业院校升本应基于自身发展需要和办学实力,急功近利易造成资源浪费,损害学校声誉和长远发展。

“举办高水平职业本科,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冯锦春建议,发展职业本科院校要优中选优、控制规模,如果升格为职业本科的院校不能得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同,将难以发挥牵引作用。

坚守“职业”本色,完善评价体系。职教本科和应用本科有什么不同?与高等职业专业教育有什么区别?怎么办好职业本科教育?处于探索阶段的职业本科院校亟待在实践中摸索、厘清问题。

2023年,谈及“职业教育的定位与主攻方向”时,时任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林宇表示,“不要为了10%的升本目标带偏90%的发展方向”。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小军提出,职业本科应瞄准培养大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在办学上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纲领,以教育评价“指挥棒”为牵引,完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评价体系。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评价标准,应区别于普通本科高校以科研、学科等为中心,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坚持职业教育‘职业性’和‘高等性’的双重属性,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培养。”他举例道,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专业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推动职业本科彰显特色、高质量发展。

以职教高考制度为抓手,推动技能人才一体化培养。受访教育界人士提出,推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在范围、内容和质量上取得突破,关键是健全职教高考制度,明确各层次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毕业要求,倒逼职业学校主动研究其他层级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需要,为规范办学、促进各层次职业教育内部衔接提供动力。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原党委书记郑绍忠认为,完善从中职到高职、职教本科人才贯通培养体系,不同层次课程的有机衔接和递进提升,既要避免内容重复、影响学习效率,又需防止知识和技能断层,实现从操作技能到工程技术等不同层次人才的精准培养。

此外,一线教育工作者呼吁,在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方面,给予职业教育毕业生与学历教育毕业生同等机会,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认可度。例如,基层公务员队伍,可吸收有一定社会经验的职业本科毕业生,避免缺乏历练导致应对复杂社会事件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