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引才精准 ▶育才精心 ▶留才长久 ▶用才高效 银川打造人才聚集强磁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9:38:00    

“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招聘会现场。图片由市委人才工作局提供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银川市将集聚创新型青年人才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通过精准、开放的人才政策和优化服务,不断壮大人才“基本盘”,以高水平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实施以来,已吸引14万名青年人才留银就业创业,人才的虹吸效应进一步显现。

政策优厚引凤来

“我打算读完研究生就回银川工作。”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的宁籍学子马文瑞告诉记者,他通过微信公众号详细了解了银川乃至宁夏的人才政策,发现家乡对人才的扶持力度很大,包括青年人才补贴、住房、人才专项事业编以及创新创业支持政策等方面。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银川市提供的零租金人才公寓实实在在解决了高校毕业生面临的生活压力,让他们能够轻装上阵。

去年6月,宁夏大学博士生余雪萍顺利应聘到六盘山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更让她欣喜的是,她还申请到了位于金凤区的盛世丰茂人才公寓,周边交通便利、设施齐全,且公寓零租金,只需缴纳水电暖费用。她算了一笔账,大半年的住宿费用仅几百元,而政府提供的补贴却相当丰厚:作为博士生可获得20万元的安家费,每月还有4000元的补助,可连续领取5年。

近年来,银川市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旨在吸引和留住人才。例如,博士研究生可通过“绿色通道”申请认定为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享受高精尖缺人才补贴、购房补贴等优厚待遇,工作满一年后还可择优评聘高级职称;创新设立的人才专项事业编,让青年人才在企业施展才华,三年内保留事业编制。银川市还建立了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售补贴多位一体的人才住房体系,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切实解决青年人才的“安居之忧”。

除了就业方面的政策支持,银川市还为青年人才提供创业支持资金。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两年内的大学生在银川创业,登记注册半年后正常营业的,可分别获得3000元、5000元的初始创业补贴;连续正常经营一年以上的,可分别获得最高1万元、1.2万元的创业补贴,毕业5年内在宁夏创业的大学生还可申请最高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此外,银川市还推出了柔性引进人才政策,企业可从区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聘任“科技副总”和“周末工程师”,通过引进“外援”助力企业发展。目前,银川市委人才工作局正在制定完善人才发展“授权”及“松绑”清单,建立人才发展需求及时响应、快速办理机制,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政策红利。

在政策支持的同时,银川市全心全意优化服务,展现惜才之心。例如,在市民大厅设立“十万大学生留银川”服务窗口,联动人社、住建、公安等8个部门组建服务专班,提供档案管理、住房保障、零门槛落户等20余项公共服务,年均服务2万余人次,解决了一大批青年人才留银的急难愁盼问题。

招才有道聚贤能

“没想到这次校园招聘会这么火爆,整个教室都坐满了。”提起3月2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的银川2025年度春季赴外引才活动,华中科技大学大二学生田雪不由得感叹道。

虽然距离2025年的毕业季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但求贤若渴的银川已迈出了赴外引才的脚步。3月21日至26日,银川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工作局的赴外引才小组,携带着从市委党校、市第一人民医院、共享集团、青龙管业、天通银厦等765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征集而来的1496个高层次急需紧缺岗位,分赴长沙、武汉、西安、兰州,走进中南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等17所高校引才。“此次活动是纵深推进‘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坚持‘内招+外引’双突破,校、地、网相结合,以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为重点,面向区内外大学生招才引智。引才小组里不仅有我们的工作人员,还有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各县(市)区及园区的相关负责人。”市委人才工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田雪是宁籍学子,也是此次春季赴外引才新聘任的校园引才专员。“从银川近些年的变化来看,我对银川的发展很有信心。”田雪告诉记者,她的大学同学里有两个来自湖南、湖北的好友,毕业时都选择了报考宁夏的选调生。田雪是华中科技大学就业办公室的学生助理,被聘为银川引才专员后,她打算不断拓宽引才网络,吸引更多学子关注银川、宣介银川人才政策。“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建设家乡。”田雪说。

事实上,早在今年初,银川市就已迈出了引才的步伐。1月中旬,银川市邀请来自全国近百所高校的300余名宁籍学子及有意来银川发展的高校大学生,开展了“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之“百所高校学子银川行”活动,旨在利用寒假社会实践,推动引才前置化。活动过程中,银川市委人才工作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各高校学子了解近年来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人才引育留用政策和创新举措,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来银留银就业创业。活动期间,不仅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了银川威力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凯添智算(宁夏)中心、志辉源石酒庄等重点企业,还邀请银川市“三都五基地”“两地五中心”的30家重点企业代表与学子面对面洽谈,现场发布了优质岗位信息。

近年来,银川市打通校地合作渠道,与中央民族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23所区内外高校签订《校地人才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从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引进39名专家教授来银挂职交流。与此同时,深入推进硕博人才倍增行动,征集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信息,赴中国人民大学、长安大学等近百所重点高校展开“组团式”引才,进行“一对一”服务,全职引进的硕博高层次人才实现连续3年倍增。

搭台架梯促发展

“2023年到2024年,我们新认定115名工程师,通过各类培训累计培养工程师270人,选派181位相关企业负责人开展访学研修活动,8000多人参加了我们举办的线上线下培训、比赛等活动。此外,我们还完善了工业互联网领域专家智库,从区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引进应用型专家41位。”银川市数字化转型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杨慧说。

据介绍,为推进数字化转型,银川市委人才工作局、市工信局争取自治区人才专项资金,支持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银川市数字化转型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拥有39家成员单位,在构筑高端人才集聚新高地、强化工业互联网人才梯队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桥梁建设、打造全方位人才服务生态系统等方面精准发力。

银川市数字化转型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的设立,仅是银川市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台架梯”,让城市与人才彼此成就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银川市紧扣区市产业布局,优化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累计认定或选拔培养高精尖缺人才840名、学术技术带头人1121名。实施162个“人才小高地”和183个“导师帮带”项目,推进贺兰山实验室、六盘山实验室建设,累计建成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570个,建设葡萄酒、牛奶、工业蓝宝石、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推动奶产业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际葡萄酒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平台落地银川。

为了让人才既能留得住,又能发展得好,银川市还设立了人才专项资金,保障高精尖缺人才、科技创新团队、科技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特色人才项目落地见效;设立“银川英才”风险缓释基金,通过“政府+担保公司+银行”的协同创新机制,以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等要素为依据,为人才提供免担保、低利息的创新创业贷款;设立“银川新星”基金,大力扶持种子期、初创期中小创新创业企业团队,持续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注入动能。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李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