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6 19:27:00
暑期来临
未成年人接触网络机会增多
不法分子将“魔爪”伸向学生群体
由于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极易成为诈骗目标
“免费领取游戏装备”等
诱惑性话术背后
往往暗藏骗局
真实案例:10岁女孩遭“免费皮肤”诈骗损失6000余元
近日,盐城市一名10岁学生小杨在游玩“蛋仔派对”时,被短视频平台上“扫码免费领取蛋仔皮肤”的广告吸引,随后下载第三方APP并添加对方好友,按要求扫描二维码。对方却称小杨作为未成年人违规操作导致公司资金冻结,威胁若不配合解冻,其父母将面临20万元处罚和30日拘留。
受恐吓的小杨在所谓“警察”指导下,将母亲银行卡账号、手机验证码等信息提供给对方。待家长发现后报案时,已累计损失6000余元。
诈骗套路三步解析
1.广告引流:以青少年感兴趣的动漫周边、游戏装备、明星信息为切入点,用“免费赠送”“低价出售”等噱头诱导添加社交账号。
2.获取信息:以交易、邮寄等名义套取姓名、年龄、地址等信息,精准锁定未成年人目标。
3.实施诈骗:冒充工作人员、公检法人员,以“账号冻结”“涉嫌违法”等话术恐吓,胁迫未成年人通过屏幕共享等方式操控家长手机转账消费。
警方提醒
公安机关提醒,此类案件频发,家长应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监管,避免其单独操作。若发现被骗,需立即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拨打96110报警求助。同时,民警也告诫小朋友:面对“免费”诱惑要保持警惕,遇可疑情况及时告知家长。
来源:呼伦贝尔市公安局
美编:代影
主编:周鑫 监审:李金田
监制:付惺
总监制:苏都毕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