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华全媒+|世界帕金森病日:科技照亮治疗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22:47:00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题:世界帕金森病日:科技照亮治疗之路

新华社记者徐鹏航、李恒、袁全

手抖、动作缓慢、“扑克脸”……当前,我国有约300万人受帕金森病困扰。在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之际,记者采访权威专家,盘点科技发展带来的治疗新曙光。

新靶点

什么是帕金森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朝霞介绍,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平均发病年龄60岁左右,不仅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还会带来认知障碍、情绪问题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据了解,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和手术,但只能暂时缓解病症,无法实现病情逆转,不能从根本上治愈。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发现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FAM171A2,并筛选出候选药物,有望在疾病早期阶段阻断病理进程。《科学》期刊评价称,该研究成果提供了阻断病理传播并延缓疾病进展的潜在治疗方法,是一项非常有趣、新颖、重要且具有转化意义的研究。

郁金泰教授表示,团队已为研究成果申请国际专利,并计划在接下来的几年内,集中力量开展寻找治疗帕金森病的小分子药物、抗体以及基因治疗手段的临床前研发工作,进一步将相关成果推向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

新疗法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王含介绍,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的病变破坏了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且影响了神经细胞的正常分化,因此干细胞的治疗研究成为热点。目前全球正在进行多项利用外源性或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试验。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王任直、包新杰和神经科万新华团队联合开展的一项“利用人源神经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I期临床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既往通过脑定向移植的途径不同,这是全球首次通过鼻黏膜移植神经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为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行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经鼻黏膜途径移植治疗的方式更加便捷,而且无创,可以多次重复移植,可有效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和功能性整合效率,从而实现神经网络的有效修复与功能恢复。”研究团队表示,下一步将进行更大规模、更长期的随机对照II期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其效果。

此外,随着技术进步,被称为“脑起搏器”的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也有了新进展。王朝霞介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采用远程程控技术,能够远程为患者测试机器、调整刺激参数,从而让患者“足不出户”达到最优治疗效果。

新希望

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震颤、步态异常、运动迟缓等核心症状,运用AI算法分析数据,辅助早期诊断;通过AI实时分析患者脑电信号和运动数据,动态调整电刺激参数,改善运动症状波动……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多方正在探索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帕金森病管理。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其治疗原则和宗旨是致力于长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王含说,人工智能的加入,能够助力以人为中心的帕金森病慢病全程管理,目前已有部分新技术有望走入临床。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专门纳入了“人工智能及移动技术”板块,介绍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等在帕金森病中具有的应用前景,并提出在临床应用中应当定期评估人工智能及移动技术在患者管理方面的有效性及可及性存在的问题。

期待更多的关爱,让“帕友”感受到更多理解与希望;也期待更多的科技进步,让帕金森病的治疗、管理不是难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