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直播电商:匹配用户需求,精准!激发消费活力,高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5:01:00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十大任务之首,并明确“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如何行之有效地激发市场消费潜力?在日前举办的CFEC2025中国(平谷)食品直播电商选品大会暨桃花美食消费季分论坛上,业内专家表示,以数字技术赋能,通过直播电商提振消费,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直播电商可通过数字平台形成规模效应,精准匹配用户需求,高效激发消费活力。

破解痛点,系统推进直播助农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持续领跑全球,去年网上零售额达15.5万亿元,连续12年稳居世界第一,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1.7个百分点。“电子商务已成为数字经济中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创新活力最强的支柱型业态。”商务部原副部长蒋耀平指出,随着直播电商等新模式的深度渗透,我国电商产业正加速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转型。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一部手机架在田间地头,就能让深山好货走向全国餐桌。”蒋耀平特别强调农村电商的战略价值。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突破2.6万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抖音电商全年售出农特产品71亿单,3825万小时的产地直播讲解,构建起消费者与农户的直连通道。“这种‘源头直播’模式不仅缩短了流通环节,更重塑了农业产销关系。”

  作为农村电商领域的创新营销模式,直播助农通过实时互动的可视化呈现方式,有效增强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显著提升了产品购买转化率。这种模式成功构建了涵盖产品推广、线上销售和线下服务的完整助农生态闭环。

  会上,杭州遥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播管理中心负责人张哲宁梳理了直播助农实践中的三大核心痛点与挑战。一是产品同质化与品质不稳定。农产品多为非标品,从采摘到运输易出现规格不一、质检标准模糊等问题,直接影响产品溢价和附加值。二是人才短缺与专业培训不足。农民主播受限于语言表达、平台规则认知不足,易因违禁词或操作失误导致流量受损,需进行系统性电商技能与品牌化思维培训。三是物流与品控问题突出。生鲜产品损耗率高达15%,冷链物流配套不足、售后纠纷频发,进一步影响利润与口碑。

  针对这些问题,张哲宁认为,需从“屏内优化”与“屏外发力”两个维度系统推进。“屏内优化”即强化场景与情感价值。通过直播话术设计、产品故事挖掘,将农产品从“功能消费”升级为“情感消费”。例如,赋予产品历史文化内涵,增强消费者信任与情感共鸣,提升品牌溢价。“屏外发力”即夯实供应链与品牌根基。一方面,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如五常大米、新疆葡萄干的“一物一码”全程追踪,以透明化解决食品安全信任危机;另一方面,推动品牌化运营,通过标准化品控、冷链物流整合降低损耗,延长季节性产品生命周期,实现从“时令爆款”到“长效品牌”的跨越。

  “未来,只有将直播间的‘即时吸引力’与供应链的‘长效竞争力’结合,才能真正破解助农痛点,让田间好货走出大山、走进人心。”张哲宁说。

AI赋能,让电子商务更加现代化

  “过去主要是头部主播主导整个直播活动,现在通过AI店播、田播、村播、厂播、餐播以及在物流园区的园播等方式,电子商务更加现代化。”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洪涛说,AI在电商领域的新场景多种多样,这些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在平台、卖家、买家、物配、支付等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

  洪涛以平谷桃花美食消费季为例,提出探索“AI+平谷桃产业”八大创新路径:一是推动桃产业从“互联网电商”向“数字技术电商”跨越,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农产品电商发展路径;二是打破传统中心化平台垄断,建立平台、农户、物流、支付等多方平等协作的分布式网络,实现产业链高效协同;三是加速DeepSeek系统对接,赋能交易、物流、支付全流程,探索数字人直播、全产业链AI化等场景,打造“数字桃乡”标杆;四是聚焦“九链融合”,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整合利益链、植入人才链等举措,破解各自为政困局,实现生态链闭环;五是创新金融工具,破解农户融资难题,为产业注入资金活水;六是以“品质、品位、品牌”为导向,响应消费升级需求;七是政府坚持包容审慎监管,鼓励新业态主体轻装上阵,营造良性发展环境;八是力争3年内建成标准化信用体系,实现数字技术深度融入产业全链条。

  “AI(DeepSeek)与农产品电商生态链的协同,正在重塑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技术—产业—生态’范式,要突破农户数字技术应用水平低等瓶颈。”洪涛表示,未来,随着开源生态的完善与政策支持,AI驱动的农产品电商将加速从“效率工具”向“产业变革引擎”跨越。“这是一个新的数字革命。”

  在农产品电商借助科技力量实现转型的同时,跨境电商领域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市场机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完善跨境寄递物流体系,加强海外仓建设。如何用“中国供应链+海外社媒”撕开市场缺口?中企动力跨境(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雨昕认为,我国供应链凭借显著的成本优势与灵活创新的能力,可持续增强国际竞争力。一方面,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成熟的产业链配套有效控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用工成本、高效的原材料采购及物流体系,使中国产品以高性价比优势抢占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依托“小单快反”等敏捷生产模式,供应链能快速响应个性化需求,通过与跨境电商深度协同,实现从设计到生产的全流程提速,在服装、食品等领域快速推出新品,精准捕捉全球消费趋势先机。

  “‘十五五’期间,我们应当以建设民生中国、打造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作为主题或主线。”在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余斌看来,当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中国出口增长难以达到高水平的时候,应当把经济增长转变到立足于国内消费,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从而有效地减轻外部环境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从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意消费这个角度来说,此次大会发布的《食品直播电商行业诚信自律倡议书》就是一种很好的、积极的行动。”

(周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