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跨境电商穿越关税风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00:09:00    

4月14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一季度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元,实现6.9%的较快增长,在压力下展现了较强韧性。

这份数据背后,跨境电商链路上的多方历经了许多难眠时刻。北京商报记者走访时了解到,关税剧烈变化不仅导致近日跨境物流价格激增、时效加剧不确定性,中小商家也在涨价和订单量上摇摆不定。不过,这场关税危机也刺激着企业们在产品创新、市场布局等维度思考更具韧性的供应链策略。

运费暴涨 时效未知

短短半个月时间,受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政策频繁变动影响,跨境电商和物流商们被迫卷入了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挑战之中。一位深圳的货代罗杰(化名)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由于关税不断上升,从4月3日至今,发往美国的海运线路每公斤已经涨了6.9元,“相比去年同期,今年的运费上涨了约三四倍,很多中小卖家不敢发货”。

除了价格上涨,罗杰表示,据他了解,目前多家合作的海运公司已宣布暂时停航或者空班美国方向的线路,部分航次也会出现晚开晚到的情况。“海运正常是每周都开的,空班就是当周不开船了,现在时效不稳定。”他说道。

近日,据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数据,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1394.68点,较上期微涨0.1%。其中,北美航线部分货物取消了出运计划,即期市场订舱明显减少,价格小幅调整。4月11日,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东基本港市场运价分别为2202美元/FEU和3226美元/FEU,分别较上期下跌4.8%、2.4%。

“近期美方宣布对中方加征125%的高额关税,这一政策变化给跨境物流的业务带来了巨大冲击。”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实战专家委员会专家、网经社电子商务特约研究员王与剑指出,由于关税飙升,大量原本计划运往美国市场的货物运输需求锐减,客户纷纷取消或大幅削减订单,导致物流企业的业务量急剧萎缩,很多物流公司面临经营风险。

关税政策剧烈波动让不少商家望而却步,这让跨境物流公司左右为难。“当下我们也不敢收货,担心商家突然停止营业,那公司的货款就很难收回来。”罗杰称。

另一家广东的国际货代公司采取的做法是针对4月7日入仓的美国海运货物,根据关税政策调整进行加收,后续若美国临时补征或下调关税,将按比例进行补收或者退减。该公司一位业务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提及,所有在仓美国海运相关渠道还未装柜的货物,商家可以选择退货,或者是免费暂存在公司的仓库,等关税稳定后再出货。

突围单一低价竞争

如今,没有人能准确预测中美关税趋势将会是怎样的走向。4月2日,特朗普正式宣布对中国在原有20%的关税基础上,额外征加34%的关税。同时,自2025年5月2日起,美国将正式终止中国内地与香港商品享有的“800美元免税包裹待遇”,对其征收30%的关税或者25美元/件的关税。

然而,数天之后,美国对中国额外加征的关税上涨至125%,而每件邮政小包裹征收的关税也上调至120%或100美元(6月1日起再上调至200美元)。这一变动让市场集中在美国的国内商家忧心忡忡。

森森(化名)在TEMU上做穿戴甲生意,美国市场的销售额能占到公司的70%—80%。此外,她也在亚马逊和SHEIN上有店铺。关税上涨后,她收到了平台的信息,要求商家自行承担税费。“我们的客单价很低,如果为了应对关税成本进行涨价,一方面上涨空间有限,另一方面我们就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超越,影响到商品的排名。”森森说道。

和森森有着同样顾虑的商家不在少数。据部分亚马逊美国站的国内商家反馈,如果产品涨价,会直接影响店铺的订单量。反之,如果不涨价,关税和物流等成本会进一步压缩公司的利润空间。“目前我们还在观望中,也在尝试联系其他国家市场的货代。”森森说道。

相比于单一依靠低价策略的中小跨境商家,北京商报记者走访时发现,更具有商品力和供应链资源的商家显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李建国(化名)经营着一家老牌的点心代工厂,商品出口至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为了提升点心的质检效率,李建国为工厂引入了AI智能视觉质检。此外,他还带领团队尝试与LV、GUCCI等品牌合作联名款限定礼盒。

在美国市场,李建国的产品销售渠道以商超为主,市场份额在个位数。虽然关税调整对公司业务冲击不强,但他注意到关税上涨也使得一些美国经销商不敢轻易下订单了。“本来计划在美国市场会更侧重一些,现在会更多地考虑内贸或者其他国家市场。”

“零和博弈的发展关系并不适用于当下市场格局的发展,低价不是竞争的唯一优势。”APEC跨境电商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健认为,中国跨境企业们还需要反思自己的经营模式,寻求差异化的发展方向,达成双赢的最终结果。

强化供应链韧性

过去的数年里,亚马逊依靠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小额免税”政策进一步扩大体量,丰富商品供给,TEMU、SHEIN也靠直邮小包模式迅速发展。然而,美国海关针对低价值跨境电商包裹设计的快速清关模式T86取消后,无疑将对商家的经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商家阿龙(化名)主要做欧洲市场,他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了为何不少商家会去美国做生意,“美国客单价的利润率可以达到50%,而欧洲地区在30%。相对而言,出口到美国地区更为赚钱”。

然而,外部环境变化迫使着跨境产业链的多方角色必须迎难而上,为生意的不确定性寻找更多支撑点。例如,依靠创新产品能力驱动、不打价格战的商家在应对关税变动时更为从容,涨价对产品销量影响较小。此外,积极布局多国市场也为商家提供了更多腾挪的空间。

自去年起,TEMU、SHEIN新增了半托管模式来鼓励商家以海外仓备货的方式进行销售,以此减轻平台成本和经营风险。据了解,当前TEMU和SHEIN均在美国有半托管业务。此外,近日多家企业如京东、永辉、盒马、申通等,发布声明向出口受阻的中国制造企业提供出口转内销的解决方案。

“短期来看,跨境电商的卖家可以通过变更物流线路、包装产品性质等途径减免关税,也可以同美国买家方面达成协议,分担关税压力。”王健认为,对于企业而言,当下在收缩美国市场的同时,也可以积极探索欧洲、东南亚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多元化的跨境市场。同时,电商平台可以在国内提振消费政策的利好下,扩大内需,将出口转内销,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实现经济循环发展。

而王与剑向北京商报记者判断道,美国关税上涨使得跨境电商物流行业竞争加剧,将推动行业整合与洗牌进程加速。大型物流企业凭借其广泛的物流网络、雄厚的资金实力、专业的服务团队以及强大的抗风险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关税政策调整,通过优化运营、拓展业务、提升服务等方式,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可能通过并购、合作等形式整合小型企业,实现规模扩张与资源优化,促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一组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4年,跨境电商新业态全年进出口达到2.63万亿元,比2020年多了1万亿元。自主品牌占我国出口比重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至21.8%。

北京商报记者 何倩 王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