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09:45:00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和信息快速传播,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博物馆已经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它从单纯的历史文化守护者,转变为积极参与社会建构的重要力量。
5月18日,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天眼新闻文化频道策划推出专题报道,从各个维度感受博物馆“可传统、可科技、可时尚、可文艺、可趣玩”的百变属性,从中一窥贵州的博物馆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积极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变化与趋势。
为迎接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贵州各类博物馆推出不少新展览和活动,不仅可以前往博物馆打卡,还能静心感受文物魅力,触摸文明温度,聆听历史回响。
——编者按
5月13日,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预告上线,传统文化体验、数字技术展示、京剧演出、馆校共建等20余项活动精彩纷呈。
“紧扣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的主题,我们提前一个月就开始了策划,结合民博馆特点开展有关活动,主要围绕非遗、青年的力量,数字展示3个板块进行。”作为此次国际博物馆日活动项目负责人,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宣传教育科副研究馆员谢莹莹介绍:“以前,我们博物馆是传统展陈和讲解员现场讲解。现在,有线上云展厅和机器人答疑与AI讲解员导览,用科技的手段不断创新博物馆服务,延长供给,观众涉及各个年龄段。18日预计接待1万人次。”
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作为贵州省民族历史文化的展示窗口,基本陈列“记忆与传承——贵州世居民族历史文化展”不断改造提升,百鸟衣、铜鼓、织锦机、银项圈等贵州各民族的文化艺术精品,像一本徐徐展开的民族百科全书,述说着各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此外,还有开放展览“记忆与传承——贵州世居民族历史文化展”“黔灵艺韵——贵州民族文化艺术作品展”“天染枫香 凝时生花——枫香染文化展”开放展出。正在新推展览“天工开物——镜像中华手工艺展”“贵阳市第27中学师生艺术作品展”。
从“静态展陈”到“花式上新”,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以创新策展、科技赋能、服务升级为核心,探索一条让传统文化“可触可感”的新路径。只有更高质量的供给和服务,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此外,该博物馆的馆校共建活动将与贵阳市观山湖区普瑞学校、新城职业学校、贵阳市第二十七中学3所学校的学生们一起,体验制作扎染、花草纸花灯,京剧表演等,充分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作用,通过新颖的活动形式把非遗知识、美学教育等融入其中,深化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感知,激发传承意识。2024年,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开展社教活动130余场。2025年,截至目前共完成40余场。
识贵州、观AR、访古今、学习非遗技艺……博物馆和百姓生活融合得更加密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博物馆从“知识殿堂转换为生活场景”,服务百姓,点亮百姓生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黄蔚
文/姜雨熙
海报设计/王子琪
编辑/明雪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