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21:48:00
近日,西安碑林法院民事审判三庭成功调解一起涉高龄老人、海外亲属的继承纠纷案件,获当事人赠送“情系百姓 司法公正”锦旗。该案通过精准把握家事案件特点,充分践行“如我在诉”工作理念,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原告与其余三名被告均系被继承人唐某直系亲属,其中被告王某(92岁)系被继承人生前配偶、系原告与其余被告之母;原告为家中四女,其余被告分别为原告长姐、次姐及三兄。因被继承人生前留有房屋一套,现原告诉至法院,要求分割被继承人生前房产。本案涉及92岁卧床老人王某(其余当事人母亲)、定居加拿大的原告次姐以及与母亲存在多年矛盾的原告三兄,本案存在三大调解难题:
1.卧床老人沟通困难,需确认其真实意愿
2.海外子女存在时差,协调沟通不便
3.长子与家庭长期存在矛盾,拒绝参与调解
1. 上门服务“零距离”
针对王某年事已高、长期卧床的实际情况,承办法官主动上门调解,通过当面沟通确认老人真实意愿,并全程记录谈话内容,既保障其诉讼权益,也确保调解工作客观公正。
2. 跨洋连线“云解纷”
与加拿大当事人商定每日午间视频连线,累计完成5次跨国家事调解。
3. 家事调查“溯本源”
本案关键症结在于原告三兄与母亲长达二十余年的亲情隔阂。调解初期,被告态度抵触拒绝沟通,原告坦言诉讼初衷实为重建家庭联系:"提起本次诉讼不仅是要求依法分割遗产,更希望借助司法程序帮助母亲实现心愿——三哥已多年未与家人联系,现母亲年逾九旬,日夜期盼能与儿子团聚。"在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向被告转达了母亲"年事已高,盼望子女团圆"的心愿,并引导其理解"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传统伦理。经疏导,被告在调解笔录中写道:"今见母亲白发苍苍,方知多年未尽奉养之责"。最终其主动致电问候,母子中断二十余年的联系得以恢复。
经法官不断努力,本案各方当事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合理合法地分配了被继承人留有的房产。同时,原告三兄承诺定期探望母亲,与其余姊妹共同分担母亲的赡养义务。
本案的成功调解,不仅妥善处理了被继承人遗产,更让断裂二十余年的母子亲情得以重续。碑林法院将持续推进家事审判专业化、人性化改革,让每一份裁判文书既彰显法治力度,更传递司法温度。
作者:彭悦
编辑:赵佳欣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