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9:03:00
刘 军
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当下,中俄关系以其独特的稳定性和确定性,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近日王毅外长接受“今日俄罗斯”专访时将中俄合作比作一列“高铁列车”,生动地诠释了两国关系的本质与方向。这一“高铁列车”在行进中或许会遇到不同的风景与天气,但其行进的方向和稳步前行的节奏不会变。这种坚定与恒久,正是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生动写照。
中俄关系中的三大特质、四大密码与三大目标决定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再攀新高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国际社会对中俄合作的期望所在。中俄关系的三大特质是中俄两国在不断总结70多年历史经验和汲取过去教训基础上所总结出来的、正确的相处之道。世代友好,永不为敌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的重要原则,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保障了中俄关系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不因一时一势所改变。平等相待,合作共赢体现在中俄之间一系列“高大上”和“接地气”的合作交相融合,中俄合作不仅为中俄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让世界分享到中俄合作的巨大红利。中俄之间的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创举,是大国合作、周边合作,推动构建当代新型大国关系的光辉典范。
遵循中俄关系的三大特质,中俄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尽管在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挑战与干扰,但中俄务实合作始终破浪前行,保持了量稳质升的良好态势,首要关键是中俄元首外交为新时代中俄关系作出顶层设计,提供了坚实战略保障。此外,中俄两国都面临共同的发展需求,中俄两国是发展振兴道路上的同路人,共同的需求决定了共同的使命。中俄肩并肩合作推动各自的发展振兴,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面对怀疑中俄关系、挑拨中俄关系的声音与论调,中俄两国冷战结束以来建立的不同层级的、非常完备的合作机制确保了中俄合作具备坚实的内生动力,中俄合作的高铁列车不会因任何外部干扰而偏离正轨,在此过程中,中俄两国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相近的价值追求和深厚的传统友谊也保障了中俄之间坚实的民意基础。
作为大国合作的典范,中俄合作已经为推动大国关系格局趋于稳定,给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带来积极预期作出了“中俄贡献”。然而,中俄合作的“高铁列车”在翻山越岭、爬坡过坎的行进途中必将遭遇种种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中俄需要进一步为双边关系夯实物质基础,打牢经贸和能源合作基本盘,挖掘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潜力,打造合作增长点。随着中俄两国贸易额不断攀升,如何为两国共同振兴提供更多机遇,进一步扩大相互开放,彼此借鉴有益经验,共享创新成果,深化产业融合,等等,这些也是中俄两国在未来合作中需要携手解决的共同问题。此外,中俄两国合作不仅要立足于两国国内,也需要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大动能,这就需要进一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引领区域合作,以高水平中俄合作助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
当前,围绕乌克兰危机的解决,俄美刚刚迈出恢复正常接触的第一步,中方认为,这有利于推动大国关系格局趋于稳定,有利于给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带来积极预期,中方完全理解和支持俄罗斯通过外交努力维护自身的正当合法权益。但是,在这一背景下,怀疑、炒作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论调,尤其是所谓“反向尼克松战略”的论调开始出现。笔者认为,这一论调的提出是在错误的时间提出的错误命题。世界之变、历史之变、时代之变大踏步向前,但是某些西方知识精英身体进入21世纪,脑袋还停留在零和博弈的旧时代。将国际政治简单交易化,体现了陈旧的冷战思维。这一错误命题的提出,究其本质,是一些人不理解、也不愿去理解新时代中俄关系的内在特质、成功密码以及合作目标,简单化地、偏执地、自以为很聪明地去做历史的类比,殊不知,前提发生变化,性质发生变化,其得出错误的结论也是必然的。实践已经检验也必将进一步检验中俄关系的内生动力、历史逻辑与独特价值,也必将检验所谓“反向尼克松战略”的错误所在。
总之,不管面临任何风云变幻,中俄关系的三大特质、四大密码与三大目标将保障中俄关系的长期健康稳定运行并在此基础上再攀新高。我们完全相信,中俄合作的“高速列车”一路稳稳向前,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历经国际风云考验,站立时代进步潮头,稳如泰山,牢不可撼。(作者是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