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科技助力畜牧业: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赴肃南指导牦牛经济杂交配种工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0:50:00    

4月2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牦牛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的专家团队抵达肃南,开展牦牛经济杂交配种技术指导工作,旨在运用前沿科学技术提升肃南牦牛综合利用能力,推动畜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此次合作不仅是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实践,也为肃南牦牛产业的升级转型注入了新活力。

在肃南牦牛综合利用能力提升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项目工作现场记者看到,技术员将解冻后的冻精细管小心翼翼地装入输精枪,并迅速核对配种记录单上的信息,确保每一支冻精与待配牦牛的耳标号对应无误。在通过检查确认母牛状态后,凭借丰富的经验将输精枪精准推送到位完成授精,整套动作一气呵成。

康乐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站长佘海瑞说:“围绕肃南牦牛产业面临的繁殖效率低、生产经济效益低等问题,我们依托肃南牦牛综合利用能力提升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项目,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专家团队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综合利用肃南牦牛同期发情,人工授精,娟姗牛种间杂交,早期妊娠诊断等技术,以达到提升肃南牦牛繁殖性能和综合利用能力。”

“牦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是提高牦牛繁殖效率的一项实用技术,一方面提高了优良公牛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能繁母牛,缩短牦牛产犊间隔,实现牦牛一年一产,同时利用娟姗牛冻精,实现杂交优势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牦牛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首席、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郭宪告诉记者。

据了解,通过此项目实施,将建立肃南牦牛高效繁殖技术体系,以达到提升肃南牦牛繁殖性能和综合利用能力的作用,增加母牦牛繁殖周期内产犊数和牛群周转速度,使肃南牦牛母牛繁殖率提高25%以上,犊牛在产肉性能方面提升20%以上,产奶量较普通牦牛母牛提高4倍以上。应用推广后有效解决肃南牦牛养殖业经济效益不高、产业链短链的问题。(全媒体记者 张瀚舟 报道)